編者按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作出許多新的重大論述,為我國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我國民營經濟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和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過去,在黨的歷次重要會議和文件中,都用“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來表述,本次報告直接使用“民營企業”的概念,表明黨對民營企業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作出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必將激勵我國廣大民營企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沿海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張光遠先生,在詳細學習研究了十九大報告后,以一個創業20余載的資深民營企業家的視角,從“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困難”、“影響民營企業家精神發揮的幾個擔憂”、“民營經濟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政策‘獲得感’”三個方面對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問題作了深入的解讀。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張光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時“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十九大報告對民營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做了清晰的說明和積極的肯定,為新時代我國民營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標志著民營企業將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和新的發展階段。
1民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困難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民營經濟、民間投資發展的認識不斷深化,出臺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和制度。民營經濟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起來,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起到了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10月份,我國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2498萬戶,個體工商戶6154萬戶,每天新增登記市場主體4.9萬戶,新增企業1.6萬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民營企業用近40%的資源創造了我國60%以上的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實踐證明,凡是民營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那里的就業就比較充分,那里的市場發育程度就比較成熟,那里的經濟就充滿生機活力,人民生活就比較富裕,社會就和諧穩定。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對于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轉換,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經濟、民間投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為推動民營經濟、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強總理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民營經濟、民間投資發展問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大力促進民間投資、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的政策措施。但不容忽視的是,近兩年來,我國的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相對于2014年之前的民間投資增速接近20%甚至20%以上的速度而言,這兩年的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降,最低時增速下降到2%左右,遠遠低于國有投資和全社會平均投資增速,對此應加以高度重視。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有密切關系,宏觀經濟增速及其政策換擋,作為GDP有效組成部分和拉動經濟增長重要馬車之一的投資,當然也要增速換擋。但不可否認,民營經濟也遇到了一些較大的發展困難,如進入難、做大難、做強難抬高了民間投資的門檻,壓縮了民間投資的領域;融資成本高、要素成本高、稅費成本高、流通成本高增加了民營企業的投資成本。
2 影響民營企業家精神發揮的幾個擔憂
相對這些客觀環境來說,民營企業家群體內心的擔憂是最值得警惕的,也是影響企業家精神發揮的重要因素之一。總的看來,當前民營企業家的擔憂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1)對各類產權和人身安全保護方面的擔憂。兩個“毫不動搖”解決了民間資本投資和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地位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極其重要的《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但現實中仍然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比如,利用公權力侵害私有產權、違法查封扣押凍結民營企業財產等現象仍有發生。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侵權易發多發。有的地方法院只要涉及民營企業的訴訟案件,都會搶著管轄,背后原因不言自明。部分民營企業家不僅對財產安全擔憂,甚至對人身安全感到擔心,特別是大型民企的企業家表現更為明顯,怕發展大了會“樹大招風”,寧愿發展慢一點“知足常樂”。一些民營企業家仍然有“預期不明”“心有余悸”的感覺。
(2)對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難以打通的擔憂。近年來,中央下發了很多旨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如“非公36條”、“新非公36條”,以及近兩年下發的推動民間投資、發揮企業家精神的文件。中央政府促進民間資本投資政策的態度極為堅決,但有些政策落實情況不盡如人意,有些地方政府對政策的宣傳、解釋、服務不到位,只是簡單的把政策內容“掛網站”“發文件”了事,滿足于當“傳聲筒”。有些地方政府貫徹落實中央政府優惠政策時缺乏實施細則和操作辦法,申請優惠政策的手續繁瑣、門檻高、中介服務收費高。還有些地方政府的權力不是交給市場,而是交給有官方背景的行業協會商會組織,政府在給民營企業減負,行業協會商會在給企業增負,極大地降低了政策的效果。
(3)對不同所有制地位實際不平等的擔憂。不同所有制企業在政策待遇上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在執行過程也難以獲得一視同仁待遇。如,公立醫院享受5000元/床的補貼,民營醫院如果登記為企業法人,不僅無法享受床位補貼,還要繳納25%的所得稅。近年來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牽頭的PPP項目,本意是想激活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投資熱情,促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但最后名不符實,變成了政府與國企的合作,民營企業只能當國有企業的下家。絕大部分地方政府更為偏愛國有企業,在PPP項目招標過程中會通過設置各種不必要的條件來避免民企競標;不少國有企業在競標過程中采取的手段并不完全符合規定程序。民營企業最需要的不是各種各樣的“優惠型”政策,而是與國企公平競爭的“公平型”政策。
(4)對政策連續性和官員不作為的擔憂。當然,這個問題很復雜,但其中確有地方政府和官員存在著的問題不容忽視。異質性理論說明,不同地方的主政官員都表現出帶自身特色的執政理念和行為方式,這種個性化的執政方式如果能和地方實際情況有效結合,在差異化的發展過程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只要一些基本的政策保持連續性即可。但事實上,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或明或暗的“新官不理舊賬”和官員不作為的現象。有調研評估報告數據顯示,遇到過這種“新官不理舊賬”的企業全國比例超過10%。對一些地方政府不講誠信,企業敢怒不敢言。另外,近年來官員不作為的現象也一定程度存在,很多企業都有感受,政府的門容易進了,臉不難看了,但事變得更難辦了,民營企業發展不僅要發揮企業家精神,政府的服務精神也應該同步被激發出來。
3 民營經濟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政策“獲得感”
黨的十九大對民營企業家群體的上述擔憂,也起到了答疑解惑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給民營經濟發展吃了“定心丸”。主要涉及“產權”規定。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就產權問題而言,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產權”問題關系到民營企業發展的根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加入了對非公有經濟的產權制度改革和保護的相關論述,表明了黨中央對待民營企業的根本態度,在根基上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強心劑和源動力,給了民營企業一顆“定心丸”。
(2)給民營經濟發展賦予了“平等身”。主要涉及準入身份。行業壁壘、領域壟斷,一直是民營經濟關注的話題。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指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關于市場準入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十九大報告中的相關論述,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賦予民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相同的市場待遇,使得民營經濟獲得了“平等身”,必將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積極投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發揮民營經濟的優勢,更加主動積極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3)給民營經濟發展開辟了“正常路”。主要涉及政商關系。政商關系一直是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政商關系出現了一些時代性和歷史性的問題,尤其是民營企業。如何建構一種健康的政商關系,關系到經濟運行的基本原則。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指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構建健康的政商關系,既是對民營企業的規定,也是對民營企業的保護。只有在“親”“清”的政商關系中,民營企業才能健康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積極高效有效地展開。
本文轉載出處:2017年11月10日,微信公眾平臺“長江產經智庫”,
張光遠: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 IDEI學者解讀十九大報告(二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