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市總工會發起的“上海工匠”選樹活動經過5個多月層層選拔、評審把關,94名上海工匠于日前新鮮出爐。全市水利行業僅有一人位列其中,他就是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團技術負責人——何建強。
上海工匠的選拔條件可謂“苛刻”:要具有工藝專長,在實施工藝、技術等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掌握高超技能,所掌握的“絕活”要對標上海、全國處于一流;要體現“領頭羊”的作用,熱心帶教徒弟,不吝傳授技藝;還應做出過突出貢獻。四者缺一不可。
然而,這一看似“苛刻”的要求,正是何建強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建設一線,鉆研專業技術、創新施工工藝,潛心帶教徒弟,為一項項水利工程奉獻智慧和汗水的寫照。
自1987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水利施工行業工作。30年來他親身經歷了上海水利建設的迅猛發展,參加了眾多的水利重大工程建設,比如亞洲最大的太浦河泵站工程、上海高等級內河航道網整治工程、杭州灣大型圈圍工程,以及淀東、張馬等區域除澇一線泵閘工程,合計參加近百項水利工程建設,產值超過100億。水利工程是惠民工程,工程質量是百年大計,30年來他始終堅持傳承大禹、魯班精神,努力打造行業精品工程,先后榮獲水利部科技進步獎、大禹獎、上海市優秀項目經理、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功臣等榮譽。
水利工程涉水施工,受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施工圍堰填筑、基坑圍護、軟基處理、水工結構混凝土等都是施工質量的關鍵控制因素。為努力提升水利工程質量,長期以來他帶領團隊進行QC、工法的研究,取得了《圍堰用鎖扣式鋼管樁》、《基于BIM技術的肘形流道鋼模制造與安裝研究》等多項專利、QC和工法成果。
多年的水利職業生涯培養了他對工程細節的把控,對工程質量的提升。從材料選用、配合比試驗、澆筑方案制定、模板工藝比選、后期養護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并根據數模分析和試驗,重點研究了泵站底板和墩墻這兩個大體積混凝土部位降低溫度應力影響的各種措施,制定了一套切實有效的裂縫控制和外觀質量的保證措施。從“制造”到“精造”再到“創造”,以更可靠的質量、更精致的外觀打造水利行業精品工程。
據悉,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以及市總工會、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科委、市人社局和市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一線職工崗位創新,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意見精神》,進一步激發全市職工愛崗敬業、鉆研技術、攻堅克難、創新超越,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自2016年起,上海市總工會計劃用10年時間培養選樹1000名“上海工匠”,打造一支與加快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和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